看鹭江潮起潮落,望天上云卷云舒。光阴似箭,不知不觉中,这已是我在厦大的第十七个年头了。回顾这美好的十七年,从物理机电工程学院到beat365官方网站,从芙蓉湖边的嘉庚楼到珍珠湾畔的物理大楼,我见证了电子科学系的发展,庆幸这一路共同走过。人生之路,每一段路程都会遇到不同的风景,都会遇到不同的人结伴而行,有些人云淡风轻,犹如沿途匆匆而过的迷人风景;而有些人春风化雨,为你点亮人生希望的明灯。我很感恩遇到了我的导师蔡淑惠教授,并幸运地成为蔡教授的学生!
初见——缘起
初见蔡老师是在2004年4月准备申请在职读博时,虽然同属一个学院的教师,但当时我多在漳州校区上课,蔡老师对我并不熟悉。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蔡老师发了一封自我介绍的邮件,老师竟在当天就给我回信了。回信的内容大致是欢迎我报考,并询问了我一些更详细的个人情况,还给出了一些关于入学考试复习的建议,她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关爱和长者之风。这让我很是感动。接着,她还主动约我见面,鉴于我是跨专业报考,她送给我几本核磁共振方面的书籍和她上课的 PPT,以便我能快速掌握这一学科基础,这让我顿时信心倍增。
入学后,第一次谈话,她便问我,“你是在职报考,我想和你说一句,读博士很辛苦,在职更辛苦,除了本职工作外,还要能完成博士阶段的各项科研任务,能坚持吗?”我坚定地回答道:“能!”她说:“好,只要你肯吃苦,肯学习,哪怕你是零基础,课题组和我都会帮助你的。”她还关切地询问我喜欢做哪方面的研究,让我在她的研究方向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。她说,只有自己真的感兴趣,才能更加努力,才能更深入地开展研究,将来才能有好的文章、好的成绩。
第一次与蔡老师的深入接触让我倍感亲切,也深深感受到知识带给人的非凡魅力,曾经觉得那么高不可攀的理论离我那么近,我可以获得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去认识它们。之后谈到了未来三年我的工作该如何进行,感觉一扇通往未来的深奥知识之门就在我的面前,而蔡老师正是那位开门人。
触动——缘深
蔡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很有造诣,而且是一位朴素、严谨的导师。蔡老师是当时物理系最年轻的女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她学识渊博,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极大的学术帮助和指导。平日里她工作繁忙,除了在校内讲课、申请项目,还要到校外做学术报告、参加会议,所以经常出差,可是她对我们的指导并没有因此而放松。她每周都会轮流安排两三位学生讲解一至两篇经典文献,报告自己在研究工作中的进展与问题,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。开组会蔡老师场场必到,似乎只有在组会上她才会表现出对我们严厉的一面,就连我这个在职的博士生也有点压力。每次听完我们的汇报,她都会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所在,并给出指导性建议。经常交流、沟通会让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,从而获得更多的学术灵感。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我们学会了如何平衡时间、把握自己的方向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:“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,而在于激励、唤醒和鼓舞。导师,是生活的先行者,也是学业的引路人。”
蔡老师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,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负责、雷厉风行、十分注重效率的导师!她总能迅速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,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,记得博士论文开题时,我忙到晚上十一点,然后把PPT发给老师,当时老师在国外学习,没想到我发出PPT还不到一个小时,老师就总结出了其中的亮点,以及需要继续补充完善之处。在整个开题过程中,预演就进行了好几遍,除专业知识外,还有演讲时要注意的细节,如语言,手势运用等。“你的专业底子薄,不要跟别的同学比,要多看文献,在你自己的基础上前进,不要急于求成。”蔡老师表示如果我有问题,随时可以问她,又给我推荐了许多最新文献和常用软件,使我的心里安定了不少。
“习惯成自然”,蔡老师对学术严格、仔细、认真的态度让我非常佩服。在提交给她我的第一篇论文后,我心里还有点小欣喜,心想自己终于在博士研究阶段有了点小进步。可当我打开她回复给我的修改稿后,看见满屏红色的修改标记犹如熊熊烈火,且已成燎原之势!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,那次我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粗心。大到文章结构问题,小到每个标点、空格,就连参考文献中少了一个空格,都被她的火眼金晴看出来了。我知道,她是想告诉我不要害怕麻烦,不要遗漏每一个细节。她很敏锐,在修改学生论文时,除了重点关注理论推演、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,她对论文写作语法表达等也认真把控,甚至文中出现的字体不同、字号不同、线条粗细不同、段落间距不同等问题,都能一一指出来。
蔡老师专注勤勉的科研精神,是她送给学生们最好的礼物。只有阳光和雨露的无尽施舍,才有花红叶绿的生机勃勃。正是有蔡老师这样无私的奉献,才有学生们的不断进步!
感激——缘伴
蔡老师总强调,科研注重两件事,一是要诚信,二是要有创新。做科研如同做人,应该讲诚信,千万不能弄虚作假。她总提醒大家,读研、读博不能仅仅为了一个好工作,而是要通过这几年的学习,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。她强调,写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,要有研究成果的积累,不可随便凑合。而且不能安于现状,要向世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看齐,要有自己的想法。
蔡老师为人和蔼,对待其他老师和学生都很真诚。她在所有的学生心目中永远都是好老师。生活中,她对学生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。她总是在课题讨论结束后询问大家的近况、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、需不需要帮助等。
我博士毕业后,从物理系转到电子科学系工作,与蔡老师真正成了同事。蔡老师也从蔡教授升任电子科学系副主任和党支部书记,但是她完全没有架子,从来不把自己当成领导。在学生面前,她更喜欢“老师”和“朋友,的角色,她喜欢听取学生的意见,逢年过节总是组织实验室的学生活动,热心地和学生沟通学业和生活问题。蔡教授的平易近人,早就走进了学生的心里。
她也从不给我们这些嫡系学生“特权”,在组织好全系工作的同时,对于我们这些博士毕业后留校的学生,她更注重和关心的是我们的教学与科研工作,要我们求真务实,扎实打下基础,少些功利性,这使我们时时感觉到来自她的“压力”一种超越师生关系的关怀!这此无不蕴含着蔡教授的初心,这种初心有着时间带来的智慧和对科研学术的尊重,同时拥有最质朴笃定的力量。
她是个好导师,是个好同事。因为美好,所以相聚。
沈桂平,男,2005年入学,201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,获博士学位。现为厦门大学be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、院党委委员、工会主席。